三月以来,上海疫情开始呈现多点散发、多链并行、隐匿传播。在最艰难的时刻,由赣南医学院一附院为主组建的江西省援沪医疗队三队共168名逆行天使投入到上海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中,我校90届妇幼保健专业毕业生宋桂兰就是其中一名。
一、小家有他,大家有我;身负青囊,剑指远方
4月11日,接到医院关于组建第二批援沪医疗队的消息,得知上海此时急需院感医生,我第一时间请缨赴沪。申请得到批准,县卫健委指派我为本次新干县援沪医疗队队长。临行前夜,和读高三下晚自习刚回家的儿子说:“妈明天就要去上海支援抗疫,你觉得怎么样?”没想到儿子不加思索的说:“老妈,放心地去吧!我会自己管好自己,高考我会全力以赴,我等你早点平安回来陪我参加高考!”听完儿子的话,转身继续收拾行囊时我眼泪已经忍不住的流,心有愧疚,疫情三年了,儿子高中也第三年了……
次日早晨,在爱人的叮嘱和目光中她坐车赶往吉安汇合,脑海里想着他一贯简短的话——“仔我来管,你放心去!”。
“罗革,03年的‘非典’你当了英雄,我很担心,这次轮到我上了。”
“小家有他,大家有我。上海,等我。我们来了!”
“一定带着全队七人全力以赴去,平平安安回!”


二、巾帼何以让须眉
此行队伍七人,包括我在内共有六名女性。抵达上海的第一夜,望着窗外灯火阑珊,我挂掉给家里的报平安电话。有人说头发是女人的第二张脸,即将迎战,六名女性都在为进方舱做着充足的准备。让队友先给我剪掉了长发后,拿妇产科手术刀出身的我用剪刀帮着其余五人都修剪成了短发。巾帼何以让须眉!


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4月13日,我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建舱准备工作中。队长之间一天开几次的视频会,不断地加强进舱、收治及转运患者等流程,院感防控知识一遍又一遍的培训和演习。经过连续几天的院感理论学习、穿脱防护服实操等紧张训练考核合格后,于4月16日,江西省吉安援沪医疗队队员60人分组正式进入爱都路保税方舱。搬运组装物资、准备床单、调试设备,事情纷繁琐碎却井然有序,毫无疏漏。作为第5组组长,我带领组员们熟悉方舱各项流程,强调加强个人防护,考核组员穿脱防护用品的方法,充分做好了进舱前的心理及防护物资准备。
“枕戈待旦”,4月17日凌晨2点全队赶往方舱,我们组的工作是夜班。在连续几天的30多度的高温下,在全密闭的防护服里,每个人都被汗水反复的浸透。工作环境很恶劣,工作任务也很重。接手时,两栋六层舱共1000多名患者,人手的紧张、形势的不明都在加重我们的身心疲惫。可是面对着1000多名患者,身为组长我要对自己有信心,也要给队员们加油鼓劲。舱内患者人数最高峰时甚至达2800多人。全队分工,紧密合作,细心询问每一位患者病史、监测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并及时做好安抚,解决患者的困难与需求,确保治疗工作的高质量运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期间有一起很特殊的情况,常先生一家人全都感染收治在本方舱,他的老父亲已经92岁,全家人非常恐慌。得知情形,我觉得有必要对他们尤其是92岁的老人额外照顾一些。做好了安抚工作,常先生一家的担忧也转变成了信心,最终其全家都顺利健康出舱。



每天长时间的工作,脸和耳朵都已经是伤痕累累。我们克服了各种困难,严格依照规程完成了工作。穿上防护服,从准备工作到完成任务至少9个小时内就无法再吃一口饭,喝一口水,但没有人说一句苦、道一声累。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日常。
四、“轻伤”焉能下火线
4月20日开始,上级将担任第五组长的我调为方舱专职感控医生,接到重担,我且喜且忧。3500个床位的方舱,最多时收治了2800多病人,而医护人员包含领队在内仅有60人,其它保洁、保安及方舱运营人员340人左右。院感防控是方舱疫情防控的生命线,是方舱安全稳定的根基。哪怕在新干县人民医院我已经担任了院感科主任十余年,面对这份新的挑战也倍感压力。上班时间也由原来的班次时间无限期地延长,白天黑夜均需要第一时间关注感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按要求及时落实改进,处理协调各种院感事宜。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面对狡猾的病毒我们要严防死守,“零感染”是我们的目标,也是我们的使命,必须确保每一项工作都高质量地完成。
尽管开舱前我们已组织了一次次腾讯线上会议及反复多次的穿脱防护用品培训,并依次考核过关,可是工勤人员的文化素质和理解接受能力普遍相对较低,监督工勤人员的穿脱防护用品,是一个大问题,为了保证这些弱势人群的安全,我多次耐心地一步一步教他们穿脱防护用品以降低风险。
我让每个组增设了一名专职感控督导员,并根据上海方舱相关防控指南,加班加点地制定了爱都路保税方舱医院的感控督导员职责,清洁消毒制度,医废处置流程,出院病人处置流程,出院后终末消毒流程,防护用品破损处置流程及呼吸道职业露露流程等等,制定物表面消毒登记本,空气消毒登记表,医废登记本等各项登记。要求各组感控督导员再次去培训各自组员,考核所有队员正确的穿脱防护服流程,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流程。清洁区、缓冲、一脱、二脱、各病区及楼道、医废暂存处我均亲自查遍,做到不留死角。
一切由我负责的工作都走上了正轨的同时,老天又开了个玩笑——5月2日我在搬运防护用品时,物资脱落导致摔倒,左腿受伤骨折。无奈只得到上海东方医院住院并于9号进行手术。抗疫正在最重要的时期,我深知医护人手的紧张。所以住院期间,我坚持不需要任何人陪护,并带病做好了自己的感控工作。“轻伤”焉能下火线。


我们严抓防控落实,在全体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下,截止5月25日全舱60名医护人员 “零感染”。 从开舱到出舱的短短31天里保税方舱顺利出舱4609名患者,这份成绩单得到了方舱所有领导及省市指挥部的高度赞扬。而由我负责的感控工作同样获得了方舱所有同事的认可。
五、黯夜将尽,旭日长明
胜利的号召即将吹响,我们也即将胜利返航。2022年4月12日至5月25日,历时45天的援沪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趟旅行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次经历。






回到吉安,病人发来信息表达感谢并听到了上海解封的消息。能为这次上海抗疫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内心很欣慰,祝福上海,祝福我的病人们。此行经历,对我个人既是一场从未有过的冒险,也是一次提升能力的机会。点点滴滴,化为一张张照片,储存在记忆里。这份记忆里,有“点点萤火,汇成人间星河”;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有“担当使命、人性之光”;更有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黯夜将尽,旭日就将长明。
宋桂兰,1990年毕业于赣南医学院妇幼保健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