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奉献 洒满人间

发布时间:2017-12-27作者: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  

  • 爱的奉献 洒满人间——记我校2008级药学本科校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吴柏潇

  • 发布日期:2017-12-25    作者:招就处校友办供稿 浏览量:210    字号:[ 

  •  

    11月27日上午,我们随同南丰县红十字会两名工作人员来到南丰快乐番薯餐饮店,找到今年9月为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吴柏潇,他正满脸笑容地招呼着前来消费的顾客。这时,县红十字会两名工作人员将一束鲜花和一本《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送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校2008级药学本科校友吴柏潇的手中,并告诉他,你是全国第6769名、南丰县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们红十字会向你表示感谢,他腼腆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接着,吴柏潇向我们叙述了他今年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过。

    今年6月1日上午9点左右,我正在南丰快乐番薯餐饮店打理生意,突然接到了一个来自南昌的电话,对方问我是吴先生吗?他是余鹏。“余鹏?”我迷糊了好一会儿,试图着在脑海中找出与之对应的面孔。但是,没有想起来。随后那边电话中继续传来余鹏的声音:“他说是南昌红十字会赈济处的工作人员。”此时我才反应过来。2013年,我在南昌打工,首次在南昌血站进行了无偿献血后,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了一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不出所料,余鹏在电话中说:“现在,在浙江省有一个出生仅11个月的孩子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紧急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寻找配型。在众多志愿者资料中,只有我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初配型与患者相合。”此时,他征求我的意见是否考虑做进一步配型检查,并且进行捐献。我忽然有了一种中了大奖的感觉,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我想:毕竟人命关天。

     

     

    回到家中,我把自己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告诉了妻子,并且对她说:“面对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捐赠志愿者的数量远远不够。尽管医学上很多实际案例都证明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但仍有不少人为之担忧,不愿意捐献。现在,有人需要我捐献造血干细胞,你是否同意我捐献呢?”在南丰县人民医院工作的妻子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并且对我说:“我知道你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你做这个决定,也一定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况且我们都是学医的,我支持你的这个决定”。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先后多次来到南昌市工农兵医院,在造血干细胞库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高分辨采样和全面体检。也许是上天眷顾,我的各项条件都很符合捐献要求。为了配合捐献,我放下自己的工作,于9月24日来到长沙湘雅三医院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做最后的准备。在接下来的4天里,我每天早晚都要注射一支300ug的动员剂。9月25日上午9点,我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到了手术室,在采集造血干细胞时,我只能躺在床上,不能翻身,不能乱动。采集过程中出现的腰酸背痛等症状,也只能忍着。3个多小时的造血干细胞采集终于结束了。医生告诉我说:“这些采集的造血干细胞血液当天就会输入到患者的体内,干细胞会象种子一样在患者体内生根发芽,造出健康的血液。”

     

     

    当我们问吴柏潇是否后悔捐献造血干细胞时,他说:“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其实是一件挺平凡的事。大多数志愿者可能一辈子都等不到捐献的机会,而我能与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我觉得这也是一种缘分。缘分到了,能够挽救别人的生命,是非常荣幸的事。我很自豪,我很骄傲,我能成为全国第6769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特别是南丰县第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我会记住这个数字:“我希望尽自己的力量,为大家带来一份正能量,如果每个人心中常有感恩和奉献,那么我们的社会也会更有爱,更和谐。”

     

     

    捐献造血干细胞,让我们看到了南丰小伙子吴柏潇的凡人义举、高尚品德、崇高境界,他用自己的善举给绝境中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和正能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